首 页 |煤炭资讯 |培训活动 |质量管理 |工艺技术 |信息化 |实验室技术 |煤炭商铺 |供求信息 |仪器设备 |会员通道
当前位置: 主页> 节能减排 >

《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》解读

时间:2015-03-16 08:54:00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点击: 110次

    为贯彻国务院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国发〔2013〕37号)和《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(2014-2020年)》(国办发〔2014〕31号)精神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财政部制定了《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计划》),要求煤炭消耗量大的地市制定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计划,组织企业实施技术改造,加大产业结构调整,提高煤炭利用效率,防治大气环境污染,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。现将有关情况解读如下:

  一、《计划》制定的背景、目的和意义

  近两年来,我国多地频发大范围雾霾天气,造成空气质量严重污染,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。在诸多导致雾霾天气污染源中,燃煤是一个很重的来源。目前,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约占66%,煤炭消费总量约37亿吨,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50%左右。全国烟粉尘排放的70%,二氧化硫排放的85%,氮氧化物排放的67%都源于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燃烧,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。

  另一方面,从我国能源结构和发展战略角度看,能源供应和安全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,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重大改变,必须将煤炭利用作为能源战略的重点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提出了“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”要求,国务院《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(2014-2020年)》(国办发〔2014〕31号)也明确提出要“按照安全、绿色、集约、高效的原则,加快发展煤炭清洁开发利用技术,不断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”。

  工业领域煤炭消耗量大,除电力行业外,2012年工业领域煤炭消耗占煤炭消耗总量的46%,达16亿吨。此外,工业用煤行业多、分布范围广、利用效率低、污染物排放高,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领域。随着我国工业化、城镇化的深入推进,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环境保护约束日趋增强,加快推进工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,对于促进工业绿色发展,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,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。

  二、《计划》的总体思路和目标

  (一)关于重点领域。除电力行业外,工业领域煤炭消耗量大的领域分别为焦化、煤化工、工业锅炉、工业炉窑,以上4个耗煤重点领域煤炭消耗量占工业煤炭消耗量(除电力)的95%,烟粉尘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占全国排放量的36%、45%、24%。因此,结合工业领域实际,《计划》聚焦焦化、煤化工、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4个领域作为重点。

  (二)关于基本原则。《计划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提出三条原则:一是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。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以企业为主体,根据市场需求推动实施;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中央政府指导、地方政府组织协调的作用。二是坚持企业技术改造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。不仅要加快推动企业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改造,还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。三是坚持因地制宜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。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煤炭资源禀赋和利用水平,因地制宜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。同时,更应该加强区域内相关产业衔接融合,综合提升区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整体水平。

  (三)关于总体思路。在分析重点工业领域煤炭消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,确定了《计划》的总体思路是以削减煤炭消耗量、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,针对焦化、工业炉窑、煤化工、工业锅炉等4个工业耗煤重点领域,瞄准煤炭消耗量大的城市,要求结合本地产业实际,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,加大地方政府组织协调力度,推动辖区内相关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,提升技术装备水平、优化产品结构、加强产业融合,综合提升区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,实现控煤、减煤,防治大气环境污染,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。

  (三)关于主要目标。综合考虑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和《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(2014-2020年)》的要求及实施期限,《计划》设定了2015-2017年和2018-2020年两阶段分期目标。同时,在目标的指标选择上,既包括煤炭消耗的节约量,也包括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和烟粉尘三类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削减量。按照上述考虑,通过对焦化、工业炉窑、煤化工、工业锅炉4个重点领域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的预测分析,并结合对全国地级市煤炭消耗量的调研和初步推算,确定的《计划》目标:即到2017年,实现节约煤炭消耗8000万吨以上,减少烟尘排放量50万吨、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、氮氧化物40万吨;到2020年,力争节约煤炭消耗1.6亿吨以上,减少烟尘排放量100万吨、二氧化硫排放量120万吨、氮氧化物80万吨。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加入会员 | 积分充值 | 版权声明 | 网站地图 | 合作伙伴 | 联系我们

客服:010-56147771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 邮编:100022 版权所有:中煤检能源技术研究院

版权:Copyright @ 2019 ZhongMeiJian.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00801号 中文域名:中国煤炭技术服务网